• 小书亭 > 次元 > 三国之乱臣贼子 > 第二百七十八章 豁出去的刘备
  • 第二百七十八章 豁出去的刘备

    作品:《三国之乱臣贼子

    厅外寒风萧瑟,厅内温暖如春。

    硕大的厅堂内摆放了五盆火炉,暖烘烘的,驱散了所有的冷意。

    孔融死后,上首的主位便空了下来。

    坐上那个位置,名义上便成了北海国说一不二的人物。

    此番,李贤抵达之后,众人自然不会放过这等巴结的机会。

    “请都尉上首落座!”

    “请都尉落座!”

    李贤推辞不过,只得上前落座。

    底下两侧的官员见罢之后顿时拱手行礼,道:“我等见过都尉!”

    “诸位免礼,入座吧”

    “喏!”

    李贤位居上首,左右官员分文武落座。

    不得不说,这种生杀予夺,大权在握的感觉真是好极了。

    孔融刚刚死去,为了表示尊敬,美婢、酒水都不能出现在桌案上,不然便会视为不敬死者。

    没有舞乐,诺大的厅堂内静寂无声,李贤没有开口,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做出头鸟。

    适才在厅外,李贤已经婉拒了执掌大权的恳求,不过郡府上下官员却不依不饶,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势。

    李贤无奈,只得召集官员商议此事。

    之所以没有着急说话,不过是为了斟酌说辞罢了。

    好在李贤并没有让人等多久,盘膝坐下不过几个呼吸的功夫,他便说道:“诸位,孔国相尸骨未寒,当务之急便是捉拿凶手,至于郡国大事,暂时由诸位长史负责,如此可好?”

    两名长史面面相觑,他们相继出列,不约而同地说道:“都尉何出此言,国相逝去,正需要都尉执掌大权,以定民心,如此以来,也好让城外的刘备断绝了念想”。

    “孔国相家中嫡子业已束发,不知他可否为国相?”

    李贤没来之前,众人确实打过这个算盘。

    不过,拥立孔氏子弟须得有大将支持,不然的话,仅凭几名动嘴皮的官吏能顶什么用?

    眼下,李贤旧事重提,厅内官员当即出言劝谏:“北海国恶邻在侧,非都尉掌权不足以御外敌!”

    “有东莱军、北海军,何惧外人焉?”

    “都尉莫要推辞,都尉掌权乃民心所向!”

    李贤又推辞了一番,奈何麾下官员咬死不松口,最终只得“勉为其难”暂领北海国大权。

    初平四年腊月,孔融遇刺身亡,北海国大权落于李贤之手。

    定下名分之后,李贤便派出人马出城,试图与刘备“对质”。

    东莱军尚未抵达的日子里,为防止刘备狗急跳墙,城内并没有官员出外寻衅。

    可该来的总归要来的。

    刘备军中,听闻信使所言之后,他表情冷峻,道:“李贤要我入城对质以证清白?”

    “不错,是非曲直总要说清楚”

    刘备尚未回答,张飞就勃然大怒:“放屁,孔融压根就不是我们杀的,何须再辩?依我看,李贤小儿不过是想哄大哥入城罢了”。

    关羽也皱起眉头,道:“大兄三思”。

    刘备犹豫不定,他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由他人掌控。

    如今都昌城人人都把刘备当作杀害孔融的凶手,就算他将真相说出来,又有谁会信他?

    倘若孔融没死,他还能为刘备洗脱冤屈,可现在,刘备闯门而出击杀军卒的行为,顿时成了欲盖弥彰的糊涂账。

    没有杀人?那为什么要着急出城?

    不想夺城?为什么八千兵马盘桓不去?

    思来想去,刘备只觉得烦躁异常,如果可以,他真的想去城内吊唁,想当着大大小小官员的面儿,将话说清楚。

    不过,刘备知道,李贤绝不会给他洗脱罪名的机会。

    “宪和以为如何?”

    “使君,早早离去吧”

    简雍的言下之意是让刘备不要再心存侥幸了,早些离开都昌城才是要紧事。

    刘备脸色抽搐不已,替人受过的滋味实在是难受又憋屈。

    明知道李贤就是杀人凶手,可说出去又有谁会相信?

    孔融死的时候,人家李贤远在数百里之外,没有半点迹象证明他参与此事,反而是刘备,一举一动都摆脱不了杀人的嫌疑。

    “唉,也罢,回乐安国!”

    刘备对李贤的质询置之不理,他率领兵马扬长而去。

    城外的东莱军没有得到拦阻的命令,也就对视熟视无睹。

    之前,刘备之所以滞留在城外,是想看看城中的局势发展到哪一步。

    如果北海国未战先乱,那自然没有人会再计较此事。

    前几日,城中民心不稳,确实有生乱的迹象。可谁能够想到,李贤回返之后,竟然一锤定音,轻易就掌管大权,没能给刘备留下一点可乘之机。

    据悉,都昌城百姓对李贤掌权的行为喜闻乐见,他们早就听说了夷安、剧县的变化,巴不得李贤带着他们过上好日子。

    刘备满怀兴致而来,最终却两手空空而去,身上还背着一个硕大无比的黑锅,这感觉,只是想一想就糟透了。

    当然,最糟糕的是,辎重营中的粮秣不多了。

    如果再不想办法,八千兵马说不定连离开北海国的机会都没有便会饿死在半途中。

    城外刘家军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在监视。

    “什么?刘备溜了?”

    “都尉,恳请都尉出兵追杀刘备,为国相报仇雪恨!”

    “刘备畏惧都尉,落荒而逃,等于不打自招,还请都尉除恶务尽!”

    城中官员闻听刘备试图逃窜之后群情激愤,蹿啜李贤大军出击,将刘备擒下来。

    李贤不动声色,嘴里道:“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传檄天下,将国相的死因公布于众”。

    “都尉言之有理,如今天寒地冻,不利大军出行,只要确定凶手,来年开春再行捉拿也不迟”

    李贤又道:“我听说刘备军中粮秣不多,须得加派快马报与官道两侧百姓知晓,让他们严防刘备”。

    “都尉思虑周全,我等万不能及也!”

    “好了,快去布置吧”

    “喏!”

    李贤初掌大权,没有流露出半点置换官员的想法,大有一切照旧的迹象,这让不少官员松了口气。

    倘若李贤上来就安插人手,排除异己,说不定官员们会抱团反抗,那时候,虽说李贤有军权在手,可难免会政令不通,受到掣肘。

    距离都昌城一百里的地方,刘备又做了一件有损声誉的事情。

    适才,张飞带着军卒抢了两座乡堡。

    孔融死去之后,刘备麾下粮秣补给断绝。

    为了不饿肚子,只能想办法外借一些。

    可是,沿途间的乡堡早就得了李贤的提醒,知道刘备是杀害“孔融”的凶手,孔融颇有仁义之名,谁敢资敌?

    众所周知,执掌大权的李贤李都尉可是个心狠手辣的货色!

    好言相劝换不来粮食,无奈之下,刘备只得动手去抢。

    这事情一回生二回熟,第一次抢的时候,刘备还觉得有些阴影,可第二次,第三次之后他便念头通达了。

    反正身上已经背负着谋杀孔融的恶名了,如今便是多一条“劫掠”民财的恶名又能怎样?

    刘备知道,从今以后,他再想染指北海,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了。

    这不是自甘堕落,这是无奈之下的选择。

    徐州郡,下邳城,糜氏庄园,糜缳笑的像个孩子一样,她手里扬着拇指粗细的布帛,神情愉悦。

    “小妹何事如此开怀?”不知何时,糜竺来到糜缳身边。

    “啊,是大兄呀,喏,你看看,从今以后,李贤在北海国说一不二!”

    “喔?竟有此事?”糜竺心头一跳,他早就听说了孔融的死因,却没想到李贤这么快扫清障碍,执掌大权。

    信上只有寥寥几个字,大意就是刘备逃窜,李贤总揽大权的事情。

    糜竺看罢之后心中庆幸不已,幸亏自己没有听信糜芳的话,将糜缳嫁给刘备,如若不然,岂不是白白得罪了李贤?

    换言之,谁能够想到仅仅三年的时间,李贤便从一介盐丁成为如今北海国话事者?

    只可惜,李贤早有正妻,如若不然,便是将糜缳嫁给他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。

    电光火石间,糜竺想到了很多,很多。

    毫无疑问,随着李贤权势的增加,相应的,糜氏也可以牟取更多的好处,只不过,兴许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罢了。

    自打向李贤表明心迹之后,糜缳的一颗心思便全部系在李贤身上,眼下,情郎地位水涨船高,她高兴的很,才不去考虑太多。

    “大兄,我想去都昌看看他!”

    糜竺皱起眉头:“这寒冬腊月的,路上不安全”。

    “我怕他开春之后会忙起来,这时候正好无事”

    “他已有正妻!”虽然很残忍,可糜竺还是说出这个事实。

    糜缳咬着嘴唇,半晌之后才说道:“我知道!”

    “唉,你这样无名无份的,以后如何嫁人?”

    “我此生非他不嫁”

    “小妹何必如此,以我糜家家世,还能缺了金龟婿?”

    “大兄无需再劝,我意已决”

    “也罢,你二兄那里由我去说,这一次北上,须得带上十骑护卫,缺一不可!”

    糜缳知道糜竺担心她的安危,当下心头一暖,笑道:“只要大兄准我去都昌,其他事情便由你作主!”

    糜竺摇了摇头,爱怜地说道:“你这丫头!”

    糜缳做了个鬼脸,道:“我就知道大兄最疼我”。

    “好了,快到屋里去,莫冻坏了身子”

    “知道了,啰嗦”(未完待续)

    相邻推荐:综漫:开局成为上杉家主综漫:从不死者之王开始金丹九品金圣祖大顺小吏